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是一种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违法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串通投标行为方式。 首先,从招标者向投标者泄露信息的角度来看。招标者可能会在开标前,将标底透露给特定的投标者。标底就像是一个项目的价格底线,知道了标底,投标者就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投标价格,大大增加中标的几率。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 其次,招标者协助投标者修改投标文件。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后,投标文件本应具有不可更改性。但如果招标者私下帮助特定投标者修改投标文件,使其更符合招标要求,这就破坏了投标的公正性。这种行为同样违反了招标投标法关于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 再者,招标者故意引导投标者压低或抬高标价。比如,招标者通过暗示等方式,让某些投标者降低报价,排挤其他竞争对手;或者让特定投标者抬高报价,以达到其他非法目的。这违背了市场的正常竞争机制,损害了其他投标者的利益。 另外,投标者与招标者商定,在公开投标时压低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者招标者额外补偿。这种先在表面上进行虚假的投标竞争,然后通过私下交易获取利益的行为,也是典型的串通投标。 还有,招标者预先内定中标者,然后在投标过程中做表面文章,让该投标者顺利中标。这完全无视了其他投标者的合法权益,是对招标投标制度的公然践踏。 总之,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是法律所禁止的。一旦发现有此类行为,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的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因此,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各方都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