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的方式有哪些?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合同诈骗方式: 虚构事实诈骗:诈骗者往往会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比如,谎称自己是某知名企业的代表,用伪造的企业公章、授权书等与他人签订合同。这在法律上是典型的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虚假担保诈骗:骗子会提供虚假的担保文件,如伪造的房产证、银行保函等,让对方相信其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一旦对方交付货物或款项,他们就会消失不见。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合同的诚信原则,同样适用于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 质量欺诈: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诈骗者交付的货物质量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比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货物的质量标准,而卖方故意提供不符合标准的货物,并且造成了买方的经济损失,买方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买卖合同的相关规定,要求卖方承担违约责任。若情节严重,也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履行欺诈:诈骗者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以此骗取对方的信任,然后再诱使对方签订更大金额的合同,在得到更多财物后便逃之夭夭。这种方式是利用了对方的信任,逐步实施诈骗。根据刑法规定,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属于合同诈骗行为。 钓鱼诈骗:诈骗者发布虚假的合同信息,以高额利润为诱饵,吸引他人签订合同。一旦对方上钩,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对方支付费用,如保证金、手续费等。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合同诈骗手段,受害者往往因为贪图小利而陷入陷阱。同样,此类行为符合刑法关于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总之,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警惕,仔细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避免陷入合同诈骗的陷阱。如果发现自己遭遇了合同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