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负债表数据来源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取得?


企业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它的数据来源获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会计凭证,这是最基础的数据来源。会计凭证记录了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凭证,比如发票、收据、入库单等。记账凭证则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办理本法第十条所列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其次是会计账簿,它是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会计账簿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分类账簿又可以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总分类账簿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以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账簿,明细分类账簿则是根据明细分类账户设置的,用来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账簿。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从分类账簿中提取相关的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五条规定,会计账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再者是科目汇总表,它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照相同的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定期汇总出每一个会计科目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和贷方本期发生额,并填写在科目汇总表的相关栏内。科目汇总表可以起到试算平衡的作用,检查记账凭证编制的正确性,同时也为编制资产负债表提供了数据支持。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财产清查来获取资产负债表的数据。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对于货币资金,要进行实地盘点和银行对账;对于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要进行实地盘点;对于往来款项,要与对方单位进行核对。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发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准确性。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九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下同)分类分项列示。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应当分别列示。(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应当按照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总之,企业资产负债表数据来源的获取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