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关于刑事诉讼是怎样的?


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它就像是一场“游戏”,有自己的规则和流程,目的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在刑事诉讼中,主要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立案、侦查、提起公诉阶段,审判阶段以及执行阶段。立案是刑事诉讼的起始,当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接收到报案、控告、举报等材料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就会予以立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负责,他们会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在这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提起公诉阶段由人民检察院负责,他们会对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审判阶段由人民法院负责,人民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对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判刑以及判处何种刑罚作出判决。执行阶段则是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内容付诸实施。 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等,他们都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比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是《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的权利。同时,他们也有如实供述的义务等。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因其犯罪行为所遭受的物质损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