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违法阻却事由是什么?


违法阻却事由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下面为您介绍常见的八种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当我们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法令行为,即基于成文法律、法令、法规的规定,作为行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所实施的行为。比如警察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等,这是依据法律授权进行的行为,不构成违法犯罪。 正当业务行为,是指虽然没有法律、法令、法规的直接规定,但在社会生活上被认为是正当的业务上的行为。像医生为了治疗疾病给患者进行手术,即使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并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损害,但这属于正当业务行为,不构成违法。 被害人承诺,是指被害人请求或者许可行为人侵害其法益,便可以排除损害被害人法益的行为的违法性。不过,被害人承诺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比如承诺人对被侵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限、承诺人必须具有承诺能力等。 推定的承诺,是指现实上没有被害人的承诺,但如果被害人知道事实真相后,当然会作出承诺,在这种情况下,推定被害人的意志所实施的行为。例如,邻居家发生火灾,为了避免火势蔓延到自己家,破门进入邻居家灭火,虽然没有事先得到邻居的承诺,但可以推定为邻居如果在场也会同意这种行为。 自救行为,是指法益受到侵害的人,在通过法律程序、依靠国家机关不可能或者明显难以恢复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法益的行为。比如,在发现小偷盗窃自己财物后,在小偷逃跑过程中,当场夺回财物的行为。 义务冲突,是指存在两个以上不相容的义务,为了履行其中的某种义务,而不得已不履行其他义务的情况。比如医生同时面对两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但只有一套急救设备,只能先抢救其中一个患者,这种情况就属于义务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