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性税式支出包括哪些?
我在了解税收相关知识时,对照顾性税式支出不太清楚。想知道在实际的税收体系里,照顾性税式支出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这些支出是为了照顾哪些群体或者情况呢?希望能有详细解答。
展开


照顾性税式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在税收制度中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纳税项目的税收优惠措施,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形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常见的照顾性税式支出类型。 税收减免是较为常见的照顾性税式支出形式。它是指政府直接减少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数额。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这一政策旨在照顾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单位,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促进农业发展。又如,对于一些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 税收豁免也是重要的照顾性税式支出方式。它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征税。例如,我国对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这一政策鼓励了公众购买国债,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减轻了投资者的税收负担。 再就是优惠税率,即对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项目采用低于正常税率的税率征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 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一般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 25%。这种优惠税率政策有助于减轻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其发展壮大,增加就业机会。 延期纳税同样属于照顾性税式支出。它允许纳税人推迟缴纳税款,相当于政府为纳税人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例如,企业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这样的规定为企业在资金周转困难时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这些照顾性税式支出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特定产业发展以及扶持弱势群体等目标。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