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摇撞骗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招摇撞骗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构成要件。 首先,从主体要件来看,招摇撞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这意味着只要是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也就是年满十六周岁,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有可能成为这个罪的主体。简单来说,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是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都可能实施招摇撞骗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其次,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是故意去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他心里是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是有意通过冒充来获取非法利益或者其他不正当的好处。比如,为了骗取他人的钱财、骗取感情、获取职位等。如果只是因为一些误会或者玩笑,不小心让人误以为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没有故意去利用这个身份骗取利益,那就不构成招摇撞骗罪。 再者,客体要件方面,招摇撞骗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国家机关代表着国家行使权力,有着很高的威信和公信力。当有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时,会让公众对国家机关产生误解,破坏国家机关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同时也会干扰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最后,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这里的冒充,既可以是冒充国家机关的领导干部,也可以是冒充普通的工作人员;既可以是冒充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国家机关,也可以是虚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国家机关。并且,行为人要利用冒充的身份去实施招摇撞骗的行为,比如通过欺骗手段让他人为自己做事、给予财物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总之,只有同时满足主体、主观、客体和客观这四个方面的要件,才能认定为招摇撞骗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