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环境民事责任方式有哪些?

我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现在面临一些民事方面的纠纷。我想了解一下,从法律角度来说,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具体有哪些呢?这些方式在实际案例中是如何应用的,对我们公司又会有什么影响?
展开 view-more
  • #环境民事责任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给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有人因为破坏环境的行为让别人受到了损失,那么这个人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一章,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对环境民事责任作出了规定。常见的环境民事责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停止侵害,这是指侵权人正在实施侵害他人环境权益的行为时,受害人有权要求其停止该行为。比如,一家工厂正在向河流中排放污水,导致周边水质恶化,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用水。此时,受影响的居民可以要求工厂立即停止排放污水的行为。法律依据为《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停止侵害是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措施。 排除妨碍,当侵权人的行为妨碍了他人正常行使环境权益时,受害人可以要求排除这种妨碍。例如,某企业在公共通道上堆放废弃物,影响了周边居民的通行和环境美观,居民有权要求企业清除废弃物,排除妨碍。这也是保障公民合法环境权益的重要方式,依据同样是《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 消除危险,若侵权人的行为存在对他人环境权益造成损害的潜在危险,受害人有权要求其消除该危险。比如,一家化工企业的储存设施存在泄漏的风险,可能会对周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周边居民可以要求企业采取措施,消除这种潜在的危险。这体现了法律的预防性功能,避免损害的实际发生。 恢复原状,侵权人应当将受到污染或破坏的环境恢复到损害发生前的状态。例如,非法砍伐森林的行为人,需要补种树木,恢复森林植被。《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 赔偿损失,当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时,侵权人应当赔偿受害人的损失。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农作物因污染减产的损失、企业因环境污染导致的停产损失等。人身伤害赔偿则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