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录记录错误违法证据三性指的是什么?


在法律领域,当涉及笔录记录错误时,了解违法证据三性对于判断证据是否有效、能否被法庭采纳至关重要。下面为你详细解释违法证据三性的具体含义。 首先是合法性。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收集主体、收集程序和形式都要符合法律规定。简单来说,就是获取证据的人必须有相应的权限,获取证据的过程不能违反法律规定,证据的表现形式也要符合法律要求。比如在刑事案件中,侦查人员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讯问并制作笔录,如果笔录记录错误是因为侦查人员没有遵循法定程序,像没有告知嫌疑人权利、没有让嫌疑人核对并签名等,那么这份笔录作为证据就可能因为不合法而不被法庭采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收集程序有明确规定,只有通过合法途径收集的证据才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是真实性。真实性要求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想或伪造的。笔录记录错误可能影响其真实性,如果记录的内容与实际发生的情况严重不符,那这份笔录就不具有真实性。例如,笔录中记录的证人陈述与证人实际所说的话有很大出入,或者存在篡改、添加内容的情况,这样的笔录就不能作为真实的证据使用。在司法实践中,法庭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如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印证、对证人进行询问等。 最后是关联性。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的联系,能够对案件的证明起到一定的作用。即使笔录记录存在错误,但如果错误的内容与案件事实没有关联,那么一般不会影响其作为证据的效力;反之,如果错误内容与案件关键事实相关,就可能导致该笔录无法作为有效证据。比如在一个盗窃案件中,笔录记录错误的部分涉及嫌疑人的不在场证明,而不在场证明与案件的定罪量刑密切相关,那么这份笔录的关联性就会受到质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证据的关联性有进一步的规定,强调证据要与待证事实具有关联性才能被采纳。 总之,笔录记录错误时,判断违法证据三性需要综合考虑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三性的证据,才能在司法审判中发挥作用,为案件的公正裁决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