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侵权行为包括哪些?


网络侵权行为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侵权人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实施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这些权益涵盖了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多个方面。 从人身权利方面来看,网络侵权中较为常见的是侵犯名誉权。简单来说,名誉权就是人们对自己名声的一种权利。如果有人在网络上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的名誉,就构成了对名誉权的侵犯。例如,在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上编造并散布关于他人的不实谣言,使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侵犯肖像权也是网络侵权中常见的人身权利侵犯形式。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肖像享有的制作、使用、公开等权利。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比如,一些商家为了宣传,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的照片用于商业广告,这就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除了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也容易在网络环境中受到侵犯。例如,网络盗窃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财产侵权行为。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窃取他人的账号密码,然后将他人账户中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账户。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此外,侵犯知识产权也是网络侵权的重要类型。以侵犯著作权为例,著作权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权利。在网络上,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传播、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等行为都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比如,前面提到的未经原创作者同意就转载并修改文章的行为,就可能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多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其中包括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等行为。 总之,网络侵权行为形式多样,涉及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等多个领域。我们在网络环境中要增强法律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避免实施侵权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