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
我前段时间遭遇了交通事故,身体受到了损伤,想知道这种情况下伤残鉴定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进行的,我需要提前了解一下,看看自己可能属于哪个伤残等级,以便后续处理赔偿等事宜。
展开


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鉴定标准在我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对于确定受害人的伤残程度以及后续的赔偿等事宜至关重要。 首先,伤残鉴定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对受害人的身体损伤情况进行评定,以确定其伤残等级。通俗来讲,就是看看受害人因为这次事故身体受到的伤害有多严重,分成不同的等级。 我国目前主要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来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该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最严重)到十级(相对较轻)。例如,一级伤残可能意味着受害人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全方位的照顾;而十级伤残可能是身体某一部位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受限,但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 在进行伤残鉴定时,会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比如,对于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的鉴定,会看伤者的智力、精神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等是否受到影响;对于头面部损伤,会关注视力、听力、容貌等方面的情况;对于颈部及胸部损伤,会评估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这里的赔偿金额很大程度上会依据伤残鉴定的等级来确定。 一般来说,伤残等级越高,赔偿金额也就越高。所以,准确的伤残鉴定对于受害人获得合理的赔偿是非常关键的。受害人通常需要在治疗终结后,向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提出申请,由专业的鉴定人员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