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的立案标准是什么以及有哪些司法解释?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寻衅滋事的行为,不太清楚什么样的情况会达到立案标准,相关司法解释又是怎么规定的。想详细了解下具体的判定条件和法律依据,以便能有个清晰的认识。
展开


寻衅滋事,通俗来讲,就是行为人故意找茬、无理取闹,做出一些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关于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七条,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持械随意殴打他人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生产、生活,或者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三次以上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而关于寻衅滋事的司法解释,主要是为了明确和细化寻衅滋事行为的认定和处罚。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寻衅滋事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情节严重的认定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其中明确了随意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具有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节恶劣”。总之,这些司法解释有助于司法机关更准确地认定和处理寻衅滋事案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