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三要件是什么?


犯罪构成三要件是认定犯罪的重要依据,下面为您详细解释这三个要件。 首先是该当性,也被称作符合性。简单来说,该当性就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要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个具体犯罪的特征。比如刑法规定了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那么当一个人使用暴力抢走他人财物时,他的行为就符合了抢劫罪的该当性。这一要件是认定犯罪的基础,只有行为符合了具体犯罪的特征,才有可能进入到下一步的判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的各个条文,对不同犯罪的构成特征都有明确规定,这是判断该当性的法律依据。 其次是违法性。当行为符合了该当性之后,还需要判断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一般情况下,符合该当性的行为通常是违法的,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行为在表面上符合了某些犯罪的特征,但由于其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所以不具有违法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内容,第二十一条规定了紧急避险的内容,这些都是判断违法性的重要法律依据。 最后是有责性。有责性就是指行为人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负有责任。这主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比如一个人故意杀害他人,这就是故意犯罪;而如果一个人因为疏忽大意导致他人死亡,可能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了故意犯罪,第十五条规定了过失犯罪,这些条文是判断有责性的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犯罪构成三要件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才能认定一个行为构成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