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产品立什么案件能够立案?
我是个小商贩,最近进了一批货,后来发现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我想知道这种情况在法律上立什么案件可以立案,这样我也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避免自己遭受更大损失,也想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心里有个底。
展开


在我国,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相关案件的立案,主要涉及刑事和行政两类不同性质的案件,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是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十六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是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二是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三是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这里的“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其次是行政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即使未达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也可以按照该法的规定进行行政处罚立案。比如,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所以,如果发现有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要根据具体的金额、危害程度等因素来判断是涉及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的立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