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的拆迁行为属于违法拆迁?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明确规定了合法拆迁的程序和要求,不符合这些规定的拆迁行为通常就属于违法拆迁。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违法拆迁行为。 首先是没有合法拆迁手续的拆迁行为。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进行房屋征收需要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并且要公布征收补偿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如果拆迁方没有经过这些法定程序,没有取得合法的征收手续就进行拆迁,那就是违法的。比如,拆迁方没有发布征收公告,直接就来拆房子,这种情况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 其次,暴力拆迁也属于违法拆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明确禁止采用暴力、威胁或者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如果拆迁方在拆迁过程中使用暴力手段,如强行闯入居民家中、殴打居民等,或者通过断水断电等方式逼迫居民搬迁,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居民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及时报警并收集相关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再者,不按照规定给予合理补偿的拆迁行为也是违法的。根据法律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拆迁方必须按照征收补偿方案,对被征收人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如果拆迁方没有给予被征收人合理的补偿,或者补偿标准明显低于市场价值,就强迫被征收人搬迁,这是不合法的。被征收人有权要求拆迁方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合理补偿,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另外,超越拆迁范围进行拆迁也是违法的。拆迁方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拆迁范围进行拆迁,不能擅自扩大拆迁范围。如果拆迁方超出了规定的范围进行拆迁,就侵犯了被拆迁人以外其他人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同样是违法的。 总之,判断拆迁行为是否违法,关键要看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被拆迁人在面对拆迁时,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遇到违法拆迁行为,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