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时,可不必承担刑事责任。下面为你详细介绍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指的是违法的侵害行为,这里的违法不要求侵害人一定具备责任能力。比如精神病人实施的侵害行为,虽然其可能因精神状态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但针对这种侵害也能进行正当防卫。举例来说,甲被患有精神病的乙无故追打,甲为保护自己反击乙,这就满足起因条件。
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如果在侵害行为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后进行所谓的“防卫”,则不属于正当防卫。比如丙得知丁要在第二天来伤害自己,提前跑到丁家中将其打伤,这就不满足时间条件,不属于正当防卫。
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防卫人实施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而不是出于报复、伤害等其他目的。例如,戊与己发生争吵,己先动手,戊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还手,这是有防卫意识;但如果戊在己停止攻击后,出于报复心理又去攻击己,就不具有防卫意识了。
对象条件: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正当防卫必须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不能对无辜的第三人进行防卫。比如庚被辛攻击,庚不能为了躲避辛的攻击而将旁边无辜的壬推开致其受伤。
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必要限度一般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为标准。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侵害所必需的程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就可能构成防卫过当。例如,癸只是用拳头打子,子却拿出匕首将癸刺成重伤,这种情况就可能超过了必要限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这为正当防卫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协议离婚的地点是否有规定?
遗嘱继承怎么写才具有法律效力?
诈骗数额八万会怎么量刑?
行政约谈是否属于行政指导?
企业退休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工证可以选择专项扣除退税吗?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退休后能领取吗?
仲裁裁决书什么时候发生法律效力?
可转换债券一定要是上市公司才能发行吗?
杀人犯说有人指使他杀人是否需要证据?
医保是从哪一年开始单独缴费的?
小学入学申请上的不动产证该如何拍照上传?
分手后为结婚所送物品是否应该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怎样规定的?
买房时“五证两书”指的是什么?
离婚案件中房改房该如何分割?
劳动关系被单位解除后该如何索赔?
民事执行款债权是否可以转让?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