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时医生应该怎么做工作?


在医患纠纷发生时,医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和原则来妥善处理,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保持冷静和专业是关键。当医患纠纷出现时,患者及其家属可能会情绪激动,甚至言语过激。此时,医生要避免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冲突,保持冷静和理智,这有助于营造一个相对平和的沟通环境,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不仅体现了医生的职业素养,也是后续有效处理纠纷的基础。 其次,及时了解患者的诉求。医生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不满,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注。了解他们对治疗过程、治疗结果、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具体诉求,只有明确了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纠纷。 再者,对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医生需要仔细回顾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包括病史采集、检查检验、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各个环节,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或不足。如果发现确实存在问题,要勇于承认,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这也强调了诊疗过程记录的重要性,以便在纠纷发生时有据可查。 然后,积极协助医院处理纠纷。医生要配合医院的相关部门,如医务科、医患关系办公室等,提供准确的诊疗信息和相关资料,协助进行调查和处理。医院通常会组织专家对纠纷进行评估和分析,医生要积极参与,如实陈述事实。 最后,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在了解患者诉求和回顾诊疗过程后,医生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让他们对医疗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要表达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关心,争取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如果纠纷无法通过沟通协商解决,医生要支持医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总之,在医患纠纷处理过程中,医生要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依法依规处理问题,努力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