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后意味着什么?
我收到了法院的判决书,但不太清楚它发生法律效力后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不是说判决的内容就一定要执行了?那从什么时候开始算生效呢?生效后对我会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呢?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简单来说,就是这份判决书从这时起具有了法律上的强制力,各方都要按照判决书的内容来行事。 一般来说,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如果是一审判决,在送达当事人后,有一定的上诉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在上诉期内当事人都没有上诉,那么上诉期满后判决书就发生法律效力。如果是二审判决,因为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二审判决一经作出,立即发生法律效力。 判决书生效后,对于胜诉方而言,这是保障其合法权益的有力依据。如果对方不按照判决内容履行义务,胜诉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比如在债务纠纷中,法院判决被告归还原告欠款,被告在判决书生效后却拒不还钱,原告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被告的财产。 对于败诉方来说,必须按照判决书的要求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果不履行,不仅可能会面临强制执行,还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而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在出行、贷款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还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处罚。总之,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各方都应当严格遵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