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机构受理仲裁案件要审查什么?
我在做法律相关的多选题练习时,遇到了‘仲裁机构受理仲裁案件要审查什么’这道题。我不太清楚仲裁机构在受理案件时具体的审查内容,希望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以便准确作答。
展开


仲裁机构在受理仲裁案件时,会进行多方面的审查。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审查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项;(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机构会审查仲裁协议是否有效,是否明确约定了仲裁事项和仲裁机构等。如果仲裁协议无效或者约定不明确,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受理。例如,若协议中没有明确指定仲裁机构,双方又无法达成补充协议,那么仲裁机构可能不予受理。 其次是审查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仲裁请求是申请人希望通过仲裁达到的目的,事实理由则是支持仲裁请求的具体情况和依据。仲裁机构需要判断仲裁请求是否明确、具体,事实理由是否清晰合理。申请人应清晰阐述自己的诉求和相关事实,以便仲裁机构准确了解案件情况。比如,申请人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就需要明确赔偿的金额以及造成损失的具体事实。 再者是审查案件是否属于仲裁机构的受理范围。不同的仲裁机构有其特定的受理范围,一般来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但根据《仲裁法》第三条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如果案件不属于仲裁机构的受理范围,仲裁机构将不会受理。 最后,仲裁机构还会审查是否超过仲裁时效。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时效内申请仲裁。超过仲裁时效申请仲裁的,可能会丧失胜诉权。例如,在一些合同纠纷中,法律规定了特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当事人需在此期间内主张权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