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申诉终结后会怎样处理?


刑事案件申诉终结后的处理方式,是许多申诉人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不同情形下的处理办法。 首先,需要了解刑事案件申诉的概念。申诉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重新审查处理案件的请求。 根据《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终结后,会根据复查结果作出不同的处理。如果经复查认定原处理决定、判决、裁定正确的,会制作《刑事申诉复查通知书》,并在十日以内送达申诉人、原案被处理人和有关部门。这意味着申诉人的申诉请求未被支持,案件维持原判。例如,在一起盗窃案件中,申诉人认为量刑过重而申诉,复查后认定原判决量刑并无不当,就会作出维持原判的决定。 若复查后发现原处理决定、判决、裁定有错误,需要纠正的,人民检察院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如果是人民检察院原处理决定有错误,可能会撤销原决定,重新作出决定;如果是人民法院原判决、裁定有错误,人民检察院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此外,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申诉案件,复查终结后,人民检察院还可能会做好申诉人的息诉工作。通过释法说理,让申诉人了解案件的处理依据和结果,使其接受处理结果,息诉罢访。 对于人民法院来说,申诉终结后,如果经审查认为申诉不符合重新审判条件的,会说服申诉人撤回申诉;对仍然坚持申诉的,应当书面通知驳回。如果认为申诉符合重新审判条件的,人民法院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重新审判的情形和程序都有明确规定。 刑事案件申诉终结后的处理是一个严谨的法律程序,依据复查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维持原判、纠错、抗诉、息诉等不同处理,以保障司法的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