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不备案会怎么样?


在探讨租赁合同不备案会怎样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租赁合同备案。租赁合同备案,简单来说,就是租赁双方将签订的租赁合同拿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以便政府对租赁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 从合同效力的角度来看,租赁合同不备案并不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四条规定,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只要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合同自成立时就生效。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进行备案,合同在双方之间依然是有效的,双方都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不过,租赁合同不备案还是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在行政管理方面,根据《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房屋租赁合同订立后三十日内,房屋租赁当事人应当到租赁房屋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如果不备案,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具体来说,该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九条规定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个人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单位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在实际权益保障方面,没有备案的租赁合同可能会在一些情况下对承租人的权益产生影响。例如,在租赁期间,如果出租人将房屋转让给第三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租赁房屋在承租人按照租赁合同占有期限内发生所有权变动,承租人请求房屋受让人继续履行原租赁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如果租赁合同没有备案,第三人可能不知道房屋已经存在租赁关系,从而影响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和继续租赁权的行使。 此外,在办理一些与租赁相关的事务时,如承租人申请居住证、子女入学等,可能需要提供经过备案的租赁合同。如果没有备案,可能会导致这些事务无法顺利办理。 综上所述,虽然租赁合同不备案不影响合同效力,但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行政处罚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建议租赁双方在签订租赁合同后,按照规定及时办理备案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