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借条是无效的?


借条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证明借贷关系的凭证,但并非所有借条都具有法律效力。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样的借条是无效的。 首先,借条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借条,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也就是说,如果是在被逼迫的情况下写的借条,那么该借条是可以被撤销的,撤销后借条无效。 其次,借条涉及的借款用途必须合法。如果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比如赌博、贩毒等,还出借资金并签订借条,那么这样的借条是无效的。因为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再者,借条的主体要适格。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他们所签订的借条是无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所以,如果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了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借条,需要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才可能有效,否则也是无效的。 另外,借条的内容要清晰明确。如果借条内容存在歧义、模糊不清,无法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在发生纠纷时,可能会导致借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证明作用。比如借条中没有明确借款金额、借款时间、还款时间等关键信息,这样的借条在法律上的效力可能会受到质疑。 最后,如果借条的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也可能导致无效。虽然法律没有对借条的形式作出严格的统一规定,但一般来说,借条应当由借款人签字或盖章确认。如果借条上没有借款人的签字或盖章,或者签字是伪造的,那么这样的借条显然是无效的。 总之,要确保借条有效,需要注意借款的真实意愿表达、合法用途、主体适格、内容明确以及形式规范等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建议在签订借条时,仔细审查各项内容,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