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是什么?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从法律概念上看,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的设立、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并且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这就好比一场游戏,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既定的游戏规则,不能随意行事。 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依据。 具体而言,依法行政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方面。首先是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例如,税务部门要征收税款,就必须依据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随意提高税率或者增设税种。 其次是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比如,在城市管理中,对于一些轻微的违规摆摊行为,城管部门应优先采用劝导、教育等方式,而不是直接采取没收物品等较为严厉的措施。 再者是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例如,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必须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最后是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比如,现在很多政府部门都推行了网上办事平台,让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就办理相关业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依法行政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