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通俗来讲,就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司法机关关押起来之后,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让他们先不用待在看守所等羁押场所,而是在外面等候案件的进一步处理,但要遵守相关规定。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对于适用条件,“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就是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虽然可能会被判处较长时间的徒刑,但把他放出去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比如不会再去犯罪、不会干扰证人作证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是为了避免超期羁押。
取保候审的流程通常是这样的:首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申请时,一般要向办案机关提交书面的申请材料,说明申请取保候审的理由和拟采取的保证方式等。然后,办案机关会对申请进行审查,根据案件情况和相关规定来决定是否同意取保候审。如果同意,会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人需要符合一定条件,要监督被保证人遵守规定,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交纳保证金的数额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要遵守相关规定,比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如果违反规定,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重新羁押。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城市拆迁赔偿到底是按户口还是按人头来计算呢?
已经被拘留且被指认涉嫌诈骗该怎么办?
胎儿在交通事故后出生可以获得抚养赔偿吗
公司欠钱直接关门该怎么办?
什么是未成年犯罪追诉?
医疗事故鉴定时效是多长时间?
小腿骨折工伤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个税合并计税和单独计税有什么区别?
报销生育险公司会知道吗
饮酒驾驶机动车牵出准驾不符会被拘留吗?
不在一个户口本上如何证明父女关系?
职工社保怎么自己交?
离婚女人申请公房该怎么写?
有拉不出税单的情况吗?
外国人嫁到中国后是否还需要每年回国续签护照?
非法强拆该如何进行赔偿?
退休工人的工资折可以在异地发放吗?
公司收购离职员工股权是否合法?
侵犯商业秘密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