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犯罪构成是什么?
基本的犯罪构成是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刑法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简单来说,就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最基础的条件组合。
犯罪构成通常包含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就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在我国刑法里,犯罪主体可以分为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需要达到一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比如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而单位犯罪,则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犯罪主观方面,主要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刑法》第十 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不同,比如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比如在诈骗罪中,犯罪人实施了欺骗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最终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这里的欺骗行为、财产损失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构成了诈骗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晚上喝完酒第二天能查 出来酒驾吗?
眼科验光是否能用医保卡?
税务局需要营业执照吗?
如何注销自己注册的公司?
出生医学证明能否证明孩子属于独生子女?
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售付汇管理暂行办法是怎样规定的?
抢劫罪量刑标准和金额是怎样的?
朋友欠钱不还报警有没有用?
怎么投诉牙科诊所?
超市执照经营范围应该怎么写?
公司帮买社保后灵活就业人员是否需自行停保?
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包含医保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的禁毒是什么?
婚内的房产怎样才能归一方所有?
劳务公司是否有免税政策?
楼下着火导致楼上损失,应该由谁来赔偿?
交通事故同等责任下保险公司如何赔偿?
买卖合同还款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共同保证有哪些类型?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