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我去法院起诉一个案子,不太清楚‘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想知道我去起诉,法院是不是一定会受理我的案子呢?这个原则具体是怎么执行的,对我起诉有啥好处和保障,我很想了解一下。
展开


“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是我国司法领域的一项重要原则,旨在保障当事人的诉权,确保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能够顺利进入司法程序。简单来说,就是只要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法院就应当立案受理,不能随意拒绝。 从法律依据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实行立案登记制。这是“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只要满足这些条件,法院就应当立案。 在行政案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原则对当事人的诉权提供了有力保障。它减少了当事人起诉的阻碍,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导致案件无法进入司法程序的情况。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起诉都会被立案。如果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法院会作出相应处理,比如要求当事人补充材料等。当事人在起诉时,也应当确保自己的诉求有合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