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什么?


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情况。那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将为您详细阐述。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里所说的现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指企业的库存现金,还涵盖了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例如,企业存放在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并用于各种交易支付,所以就属于现金的范畴。而像定期存款,如果不能随时支取,通常就不被视为现金。 现金等价物,则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一般来说,期限短通常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比如,企业购买的短期国债,它符合期限短、流动性强的特点,并且能够较为容易地转换为确定金额的现金,同时其价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因此就可以被认定为现金等价物。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明确规定,现金流量表应当分别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列报现金流量。这是因为不同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着不同的影响。经营活动是企业日常业务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产生的现金流量,它反映了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投资活动则涉及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例如购买固定资产、投资其他企业等,这体现了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资产配置情况。筹资活动主要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像发行股票、债券,向银行借款等,反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企业需要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将各项业务活动按照经营、投资、筹资这三类活动进行分类,并准确记录和反映每类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通过现金流量表,报表使用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现金的来源和去向,评估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偿债能力和获取现金的能力,从而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