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程序是什么意思?
我在处理一个民事纠纷案件,法院说接下来要进入民事执行程序了。我不太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包含哪些方面呢,对我会有什么影响呢?
展开


民事执行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和其他法律文书的规定,采取法律措施,强制当事人履行义务的程序。简单来说,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这个程序,借助法院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权利。 从目的上看,民事执行程序的目的在于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内容。比如,在一个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法院判决被告向原告支付货款。如果被告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支付,原告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启动民事执行程序,让法院强制被告支付货款。 从执行主体方面,执行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设立执行机构,专门负责执行工作。执行机构在执行过程中享有广泛的权力,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 从执行依据来看,执行依据是生效的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包括人民法院制作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仲裁机构制作的裁决书,公证机关制作的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等。只有具有给付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才能作为执行依据。 从执行程序的启动来看,一般是由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当事人申请执行,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有义务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如果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被执行人也享有一定的权利,例如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权利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