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集体合同争议?
我在一家企业上班,最近企业工会和管理层在谈集体合同的事儿,听说可能会有集体合同争议。我不太明白这到底是啥,想知道集体合同争议具体是指什么,是怎么产生的,会有啥影响,所以来问问。
展开


集体合同争议,简单来说,就是在集体合同的签订、履行等过程中,企业方和劳动者一方(通常由工会代表)之间产生的分歧和纠纷。 从法律概念上讲,集体合同是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的合同。而集体合同争议就是围绕这些合同内容及相关事项产生的矛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集体合同争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比如企业和工会在协商集体合同条款时,对于劳动报酬的涨幅、工作时间的调整等关键内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就会引发此类争议。这类争议的焦点在于合同条款的确定,其目的是为了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集体合同。 另一类是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也就是在集体合同签订生效后,企业或劳动者一方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例如,企业没有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足额的劳动报酬,或者劳动者没有遵守工作时间等。这类争议的关键在于对已签订合同的执行情况。 集体合同争议的产生往往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劳动者的权益产生影响。当发生争议时,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尽量避免矛盾的激化。如果协商不成,就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通过劳动行政部门协调、仲裁或诉讼等途径来解决。这样做不仅可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