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法全文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重要法律。以下为您介绍其主要内容: ### 立法目的与适用范围 《著作权法》第一条表明,其立法目的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该法适用于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 著作权内容 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有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这些权利保障了作者对其作品的控制和利用。例如,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将作品公之于众(发表权),有权在作品上署名表明身份(署名权)。 ### 著作权归属 一般情况下,著作权属于作者。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作者。对于演绎作品、合作作品、汇编作品等有特殊的著作权归属规定。比如,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 权利保护期 著作权的保护期因权利类型和主体不同而有所差异。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自然人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创作完成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财产权的保护期也是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 权利限制 为了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共享,《著作权法》规定了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并且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比如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等。法定许可则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要向其支付报酬。 ### 侵权与救济 对于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著作权法》规定了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侵权人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此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可以参照该权利使用费给予赔偿。对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