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失损毁文物罪?
我不小心损坏了一件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文物,现在心里特别慌,不知道自己这种不小心弄坏文物的行为会不会构成犯罪。我想了解一下,过失损毁文物罪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啥具体规定,我这情况会不会属于这个罪名呢?
展开


过失损毁文物罪是指,由于行为人主观上的过失而导致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受到损毁,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不是故意去破坏文物,但因为疏忽或者不小心等原因,把重要的文物给弄坏了,而且后果还比较严重。 从法律条文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要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损毁的对象必须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珍贵文物是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则是国家和省级层面认定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古迹等。 其次,行为人主观上是过失。过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毁文物,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另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损毁文物,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导致文物被损毁。 最后,必须造成了严重后果。关于“严重后果”,法律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会综合考虑文物的损毁程度、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等因素来判断。比如,文物的关键部位被损坏,导致其艺术、科学价值大幅降低等情况,可能会被认定为造成了严重后果。 如果不小心损毁了文物,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并及时向相关文物保护部门报告,积极配合调查处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己的积极态度,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对文物进行及时的修复和保护。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