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犯罪预备的概念?
我想了解下法律上犯罪预备到底是啥意思。我朋友好像有准备去做违法的事儿,但还没真正开始行动,我不确定这算不算是犯罪预备,所以想知道犯罪预备具体是怎么定义的,它有什么特征呢?
展开


犯罪预备是一种在犯罪过程中较为特殊的阶段状态。从通俗意义上讲,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也就是说,犯罪人在真正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之前,为了让犯罪能够顺利进行,而提前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准备工具”是犯罪预备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这里的“工具”范围很广泛,只要是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的物品都可以算。例如,为了盗窃而准备的撬棍、万能钥匙;为了抢劫而准备的刀具、枪支等武器。这些工具是犯罪人实施犯罪时可能会用到的,它们的准备行为就属于犯罪预备的一部分。 其次,“制造条件”包含的情况就更多样化了。它可能是事先踩点,比如犯罪人想要抢劫银行,提前去银行周围观察环境、了解银行的营业时间、人员进出情况等;也可能是勾结犯罪同伙,共同谋划犯罪计划,分工合作,为犯罪的实施做好组织安排;还可能是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比如为了顺利进入某个场所实施盗窃,提前破坏该场所的监控设备或者报警装置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明确了犯罪预备在法律上的定义和处罚原则。之所以对预备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是因为犯罪预备虽然已经体现了犯罪人的犯罪意图和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毕竟还没有实际实施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实际危害相对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犯罪预备和犯意表示是不同的概念。犯意表示仅仅是犯罪意图的单纯流露,比如一个人只是在口头上说想要去犯罪,但并没有实际的准备行为,这种情况就不属于犯罪预备。而犯罪预备是有实际行动的,是为犯罪的实施做了实质性的准备。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犯罪预备和犯意表示,对于正确认定犯罪和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