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诽谤罪?


诽谤罪是一种侵犯公民名誉权的犯罪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从构成要件来看,诽谤罪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是行为上,必须是捏造虚假事实。这里的“捏造”就是无中生有,凭空编造不存在的事情。比如,甲根本没有偷东西,乙却到处说甲偷了东西,这就是捏造事实。然后,还需要将捏造的事实进行散布,让不特定的多数人知道。散布的方式有很多种,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甚至在网络上发布等都算。比如,乙不仅自己说甲偷东西,还在小区的业主群里发消息说甲偷东西,这就是在散布。 其次,主观方面要求是故意的。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虚假事实,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如果是因为误解或者道听途说而传播了不实信息,主观上没有故意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一般不构成诽谤罪。 另外,诽谤行为还需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关于“情节严重”,法律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包括多次诽谤他人、造成他人精神失常或者自杀等严重后果、诽谤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等情况。比如,因为乙的诽谤,导致甲在小区里被很多人指指点点,甲精神压力过大患上了抑郁症,这种情况就可能属于情节严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需要被害人自己去法院起诉。但如果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比如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损害国家形象等,公安机关会主动介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