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简单来说,它就像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份“约定书”,规定了劳动者要为用人单位做什么工作,用人单位要给劳动者多少报酬、提供什么样的工作条件等内容。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这就强调了劳动合同在确立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 签订劳动合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首先,主体要合法。用人单位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劳动者则要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就对劳动者的年龄条件做了限制。 其次,内容要合法。劳动合同的各项条款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比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内容,都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了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这些条款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再者,意思表示要真实。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必须是出于自愿,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这就要求双方在签订合同时要诚实信用,如实告知对方相关情况。 最后,形式要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所以,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要采用书面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