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假行为?
我在处理一些商业事务时,听说了虚假行为这个词,但不太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在法律层面上,虚假行为是如何定义的,它包含哪些情况,对我在商业活动中有什么影响。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释。
展开


虚假行为,简单来说,就是行为人与相对人通过意思表示达成一致,但这种意思表示并非双方真实的意愿,而是故意作出与真实想法不符的行为。 在法律中,它也被称为通谋虚伪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举例来说,在一些交易中,为了逃避税收或者其他监管,双方可能签订一份表面价格较低的合同用于备案,但实际按照另一份私下约定的较高价格进行交易。这里用于备案的合同就是双方虚假行为的体现,因为它并不是双方真实交易价格的反映。从法律角度看,这份用于备案的合同是无效的。 虚假行为具有一定的特征。首先,它是双方通谋的行为,也就是说双方都知道并且配合作出虚假的意思表示。其次,虚假行为通常有隐藏的真实行为存在,就像刚才例子中私下约定的交易价格才是双方真实的交易内容。 虚假行为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由于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所以双方不能依据这个虚假行为主张权利和履行义务。如果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可能会因此受到损害,此时第三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了解虚假行为的定义和法律后果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参与到无效的法律行为中,同时在遇到他人实施虚假行为损害自己利益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