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局裁决是什么意思?
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听到了‘终局裁决’这个词,但不太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终局裁决在法律上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对当事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展开


终局裁决,简单来说,就是仲裁庭作出的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裁决结果是最终的,不能再就同一纠纷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重新仲裁。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在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有明确规定终局裁决的适用情况。该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终局裁决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和作用。首先,它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采用终局裁决,可以避免当事人无休止的诉讼,节省时间和精力。比如在劳动纠纷中,劳动者能够更快地拿到应得的报酬等款项,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其次,它有利于稳定社会关系。裁决结果的终局性使得纠纷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避免了纠纷的长期拖延和扩大化。 对于当事人而言,终局裁决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劳动者一方,在终局裁决有利于自己时,可以迅速实现权益,但如果认为裁决有误,虽然不能再向法院起诉,但可以根据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等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在面对终局裁决时,也需要严格按照裁决结果履行义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