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征收是什么意思?
我在处理税务相关事务时,听到了‘定额征收’这个词,但不太明白它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定额征收在法律层面是如何定义的,它适用于哪些情况,和其他征收方式有什么不同。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定额征收是一种税收征收方式。通俗来讲,就是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直接核定纳税人一定经营时期内应纳税款的数额,纳税人按照这个核定的数额来缴纳税款。 在我国税收征管体系中,定额征收有着明确的规定和适用范围。依据《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对于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和县以上税务机关(含县级,下同)批准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置账簿标准的个体工商户,以及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以实行定期定额征收。 与查账征收等其他征收方式相比,定额征收有其独特之处。查账征收是根据纳税人的账簿记载来计算应纳税额,要求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健全、能准确提供税务资料。而定额征收不需要纳税人精确核算收入、成本等,对于那些经营规模较小、会计核算不健全的纳税人来说,这种方式更加简便易行。例如,一些小餐馆、小卖部等,由于经营业务相对简单,会计核算能力有限,采用定额征收可以降低纳税成本和税务机关的征管成本。 不过,实行定额征收并不意味着纳税人可以随意经营而不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会定期对定额进行评估和调整,如果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原定额与实际情况不符,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应纳税额。同时,纳税人也有义务如实向税务机关提供经营情况等相关信息,否则可能面临税务处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