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定管辖的内容是什么?


裁定管辖是指法院以裁定的方式确定诉讼的管辖。在理解裁定管辖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管辖的基本概念。管辖就是指各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裁定管辖则是管辖制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用于解决某些特殊情况下的管辖问题。 裁定管辖主要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这三种类型。 移送管辖,简单来说,就是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发现自己对这个案件并没有管辖权,于是就把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比如,甲市的A法院受理了一个合同纠纷案件,后来发现这个案件应该由乙市的B法院管辖,那么A法院就会把案件移送给B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当出现特殊原因,比如有管辖权的法院因为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行使管辖权,或者两个以上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且协商不成时,就需要上级法院指定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管辖权的转移是指经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者同意,将某个案件的管辖权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下级人民法院,或者由下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上级人民法院。它是对级别管辖的一种变通和补充。比如,上级法院认为某个案件由下级法院审理更为合适,就可以把管辖权转移给下级法院;下级法院认为某个案件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法院审理的,也可以报请上级法院同意后,将管辖权转移给上级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裁定管辖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保证案件能够在合适的法院得到公正、及时的审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