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挂牌是什么意思?


土地挂牌是一种常见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通俗来讲,就是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把准备出让的土地信息公布出来,向社会广泛征求竞买人的过程。 从法律依据上看,依据《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宗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或者现场竞价结果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行为。 土地挂牌的流程通常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首先是前期准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对拟出让地块进行评估,确定出让底价,制定出让方案等。接着发布挂牌公告,在规定的媒体上发布挂牌出让公告,公告内容包括出让宗地的基本情况、出让期限、竞买人的资格要求以及需要提交的申请文件等。然后进入挂牌阶段,在规定的挂牌起始日,出让人将挂牌宗地的位置、面积、用途、使用年期、规划要求、起始价、增价规则及增价幅度等,在土地交易市场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在挂牌期间,竞买人可以多次报价。当挂牌期限届满,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竞买人报价,且最高出价高于底价,并符合其他条件时,挂牌出让转入现场竞价,通过现场竞价确定竞得人;如果只有一个竞买人报价,且报价不低于底价,并符合其他条件的,挂牌成交;如果在挂牌期限内无应价者或者竞买人的报价均低于底价或均不符合其他条件的,挂牌不成交。 土地挂牌与其他土地交易方式,如招标、拍卖等有所不同。招标主要适用于那些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对土地使用者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更侧重于对投标人的综合条件进行评审。拍卖则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竞买人公开叫价,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竞得人,竞争氛围更为激烈。而挂牌相对来说更具灵活性,竞买人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决策,也能避免现场竞价可能带来的盲目性。 土地挂牌这种出让方式,既保证了土地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于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