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律规避?
我在看一些法律相关的资料时,看到了‘法律规避’这个词,不太理解它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在法律领域中,法律规避具体指的是什么情况,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展开


法律规避是指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为了实现利己的目的,故意改变构成法院地国冲突规范连结点的具体事实,从而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法律,而使对其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当事人通过一些手段,让原本应该适用的法律不适用,而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法律来处理案件。比如,一个中国公民在涉及到房产继承纠纷时,原本按照中国法律可能对他不利,他就通过一些操作,让案件适用了另一个国家相对更有利的法律。 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一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制造涉外民事关系的连结点,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认定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这意味着,如果当事人进行法律规避,规避我国强制性法律规定的行为是无效的,依然要适用我国法律。 法律规避行为违背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则,破坏了正常的法律秩序。其构成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当事人主观上有规避法律的故意;二是规避的对象是本应适用的强制性或禁止性的法律;三是通过人为改变或制造连结点来实现;四是规避行为已经完成。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