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争议。简单来说,就是在看病就医这个过程里,医院和患者之间因为各种事情产生了矛盾和分歧。 从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事故纠纷,另一类是非医疗事故纠纷。医疗事故纠纷指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比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患者身体受到额外的伤害,这就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纠纷。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非医疗事故纠纷则包含多种情况。例如医疗服务合同纠纷,这类似于一种服务交易中的矛盾。患者到医院看病,实际上和医院达成了一种服务合同关系。如果医院没有按照约定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像承诺的检查项目没有做全,或者治疗时间拖延过长等,患者就可能因为这种服务未达预期而和医院产生纠纷。还有医疗产品损害纠纷,当患者使用了医院提供的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导致身体受到伤害时,就会引发此类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医疗纠纷的存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患者的权益保障、医疗机构的责任承担等多方面的问题。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疗机构,都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合法合理的方式处理可能出现的纠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