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医疗过失纠纷?
我去医院看病,感觉医生的治疗方式有点问题,怀疑可能存在医疗过失。我不太清楚医疗过失纠纷具体是怎么回事,想了解下它的定义、包含哪些情况,以及在法律上是如何认定的。
展开


医疗过失纠纷是医疗纠纷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医疗活动中较为常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医疗过失纠纷。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医疗过失纠纷。简单来说,医疗过失纠纷指的是在医疗过程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由于存在过失行为,进而对患者造成损害,由此引发的医患之间的纠纷。这里的过失行为,既可能是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护理等环节出现的失误,也可能是医疗机构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导致的。 那么,怎么判断是不是医疗过失呢?这主要得看医务人员是否尽到了应有的注意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医务人员要按照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常规来进行诊疗,如果没有做到,并且给患者带来了损害,就可能构成医疗过失。 医疗过失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误诊就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医生由于疏忽或者专业知识不足,把患者的病情诊断错误,导致治疗方案不对,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还有用药错误,给患者用错了药或者用药剂量不对,这也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另外,手术失误也属于医疗过失,比如手术中损伤了患者的其他器官等。 在处理医疗过失纠纷时,患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先和医疗机构进行协商,看能否达成赔偿协议。如果协商不成,患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责任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而患者在遭遇可能的医疗过失时,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途径来解决纠纷,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