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税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我在处理一些税务相关事务时,遇到了负税率这个概念,不太清楚它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想了解一下这个公式具体是怎么构成的,以及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负税率是政府利用税收形式对所得额低于某一特定标准的家庭或个人予以补贴的比例。它是一种特殊的税率形式,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正税率不同,正税率是对纳税人的收入进行征税,而负税率则是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给予补贴。 从概念上来说,负税率主要用于负所得税的计算。负所得税是指现代一些西方国家把所得税和社会福利补助制度结合的一种主张和试验。即对那些实际收入低于维持一定生活水平所需费用的家庭或个人,按一定比例付给所得税。 负税率的计算公式为:负税额 = 收入保障数 - 个人实际收入×负税率。这里的收入保障数,简单来说就是政府规定的,为了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所设定的一个收入标准金额。个人实际收入就是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获得的收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得出的负税额,就是政府要补贴给个人的金额。 例如,假设收入保障数为 5000 元,个人实际收入为 3000 元,负税率为 20%。那么根据公式计算,负税额 = 5000 - 3000×20% = 5000 - 600 = 4400 元,也就是说政府要补贴给这个人 4400 元。 不过目前在我国并没有正式实行负所得税制度,所以负税率更多是在理论探讨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实践中出现。但在理解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政策的设计原理方面,负税率的概念还是很有帮助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