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证,公证具有哪些特征?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从定义可以看出,首先得有申请行为,也就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动提出办理公证的要求。比如小明要出国,需要对自己的学历进行公证,那么小明就会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然后,公证机构会按照法定程序来处理这个申请。所谓法定程序,是有一套明确的流程和规范的,这确保了公证过程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公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公证具有真实性。公证机构会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是真实发生或存在的。以合同公证为例,公证员会核实合同双方的身份、合同条款是否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分别审查当事人的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以及相应的权利;提供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签名、印鉴是否齐全;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这就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公证的真实性。 第二,公证具有合法性。公证的事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还是以合同公证来说,合同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果合同中有违法的条款,公证机构是不会给予公证的。《公证法》第三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了,对于当事人虚构、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申请公证的事项违背社会公德的等情形,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 第三,公证具有权威性。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其出具的公证书在法律上具有较高的证明力。在很多情况下,公证书可以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比如在民事诉讼中,经过公证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第四,公证具有非诉讼性。公证是在纠纷发生之前对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进行证明,目的是预防纠纷,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诉讼不同,诉讼是在纠纷已经发生后,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问题。比如在房屋买卖中,买卖双方对购房合同进行公证,就是为了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