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予执行异议是什么?该如何处理?
我涉及一个民事案件,法院作出了先予执行的裁定。但我觉得这个裁定不合理,损害了我的权益,我想提出异议。我不太清楚先予执行异议具体是怎么回事,该通过什么途径、依据什么来提出,所以想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处理流程。
展开


先予执行异议指的是在法院裁定先予执行之后,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该裁定存在不同意见而提出的异议。先予执行,简单来说,就是在案件还没最终判决之前,法院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另一方当事人预先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财物等,以解决申请人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紧迫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这里的复议是向作出裁定的法院提出。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先予执行裁定出现错误而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提出先予执行异议,首先要明确自己提出异议的理由。一般来说,常见的理由包括不符合先予执行的适用条件。先予执行的适用条件主要有: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就可以作为提出异议的依据。 在提出异议时,要向法院提交书面的异议申请书。在申请书中,要详细说明异议的事实和理由,并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法院在收到异议申请后,会对异议进行审查。如果经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法院会变更或者撤销原裁定;如果认为异议不成立的,会裁定驳回异议。 需要注意的是,在复议期间,先予执行的裁定不停止执行。这是为了保证先予执行制度能够及时解决申请人的紧迫需求。但如果最终复议结果是异议成立,那么执行的财产等应该返还或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总之,先予执行异议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当事人要合理、合法地运用这一权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