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财产罪是指什么?


侵犯财产罪,简单来说,就是故意非法占有、挪用或者毁坏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这里的“公私财物”,既包括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也包括个人的财产。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第五章专门规定了侵犯财产罪。这一类犯罪有多种具体的罪名,每一种罪名都有其独特的构成要件和特点。 比如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这里的“秘密窃取”,就是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被财物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取走财物。例如,趁别人不注意,从他人包里偷走钱包,就可能构成盗窃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就是对被害人的身体实施打击或强制,使其不能反抗;“胁迫”则是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使被害人产生恐惧而不敢反抗。像在大街上,用刀威胁他人交出财物,就属于典型的抢劫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入户抢劫、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等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比如,有人编造虚假的投资项目,骗别人把钱投进去,然后卷款跑路,这就是诈骗。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比如,帮别人保管物品,后来却不想归还,且物品价值达到一定标准,就可能构成侵占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总之,侵犯财产罪涵盖了多种不同的犯罪行为,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公私财产的安全和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法律对这些犯罪行为都规定了相应的刑罚,以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和公平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