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财产清查制度?


财产清查制度是企业、单位等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以查明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确定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从而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专门方法。 从目的上来说,财产清查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收发计量错误、自然损耗、管理不善、贪污盗窃等,可能会导致财产物资的实际数量与账面记录不一致。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使账面上记录的财产物资数量与实际情况相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这一规定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财产清查的要求,各单位有义务通过财产清查等手段保证账实相符。 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范围,可以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全面清查是对企业所有的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进行全面的盘点和核对,一般在年终决算前、企业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进行。局部清查则是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进行的清查,如对流动性较大的存货、贵重物资等进行的清查。 按照清查的时间,财产清查又可以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按照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通常在年末、季末或月末进行。不定期清查则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进行的清查,如发生自然灾害、贪污盗窃等情况时进行的清查。 财产清查的具体方法包括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核对账目法等。实地盘点法是通过逐一清点或用计量器具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实存数量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财产物资的清查。技术推算法是通过技术推算来确定财产物资实存数量的方法,适用于那些大量成堆、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如煤炭、砂石等。核对账目法是通过与有关单位或个人进行账目核对来确定各项债权债务实存数额的方法。 总之,财产清查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对于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财产清查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财产清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