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核定是什么意思?
我在办理一些事务时,多次看到‘居民核定’这个词,但不太明白它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想了解下,居民核定是针对哪些方面进行的,具体有什么作用呢?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居民核定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通常指的是相关部门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居民的某些情况进行审核和确定。在不同的法律场景和事务中,居民核定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例如在税收领域,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就可能涉及居民核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居民个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税务部门会对居民申报的这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核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扣除条件以及扣除的金额。这一过程就是居民核定在税收方面的体现,其目的是准确计算居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保障税收的公平合理。 在社会保障方面,对于低保户、特困人员等困难居民的认定也属于居民核定的范畴。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对申请社会救助的居民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和核定。通过居民核定,能够准确识别真正需要救助的居民,确保有限的社会救助资源精准地发放到困难群体手中,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此外,在一些地区的住房保障政策中,对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居民资格进行核定也是常见的做法。相关部门会根据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因素,核定居民是否具备申请保障性住房的资格,这有助于合理分配住房资源,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