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应该占多大比例?


公摊面积指的是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它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公摊面积的具体比例作出统一规定。不过,不同的建筑类型,公摊面积的合理范围是有一定参考标准的。 通常情况下,多层住宅(一般指6层左右)的公摊系数在7% - 12% 。这是因为多层住宅没有电梯等大型设备,公共区域相对较小,所以公摊面积占比相对较低。根据《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 - 2000,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遵循一定的规则,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计算也是按照这个规范来确定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 小高层住宅(一般指7 - 11层)的公摊系数大概在10% - 16% 。这是由于小高层可能配备有电梯,电梯井等占用了一定的面积,同时还有其他公共设施,所以公摊面积会比多层住宅大一些。 高层住宅(一般指12层以上)的公摊系数通常在14% - 24% 。高层住宅因为有电梯、消防通道等较多的公共设施,而且楼层越高,需要的安全设施和公共空间也更多,所以公摊面积占比相对较大。 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公摊比例,但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套内建筑面积部分为独立产权,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为共有产权,买受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按建筑面积计价的,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并约定建筑面积不变而套内建筑面积发生误差以及建筑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均发生误差时的处理方式。这意味着开发商有义务明确告知购房者公摊面积的相关信息,并且要按照合同约定处理面积误差等问题。 购房者在购房时,要仔细查看合同中关于公摊面积的条款,了解公摊面积的组成和具体比例。如果对开发商给出的公摊面积有疑问,可以要求开发商提供详细的计算依据。同时,也可以向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咨询了解相关情况,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