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勘验是什么意思,应当遵循哪些程序?


现场勘验是指执法人员或者司法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对与案件有关的现场、物品等进行勘查、检验的一种调查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到事情发生的地方去看一看、查一查,收集和案件相关的线索和证据。现场勘验在各类案件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刑事案件中可以帮助警方找到犯罪证据、确定犯罪过程;在民事案件中也能为确定责任、划分权益等提供依据。 在我国,现场勘验需要遵循一系列法定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在进行现场勘验时,必须持有相关机关的证明文件。 首先,勘验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先对现场进行整体的观察和记录,包括现场的位置、环境、物品摆放等情况。这就像是给现场拍一张全景照片,把整体的样子固定下来。 接着,要对现场的物品、痕迹等进行详细的勘查。对于发现的与案件有关的物品、痕迹,应当进行提取和保存。比如在盗窃案件现场发现的指纹、脚印等,这些都可能成为重要的证据。 在勘验过程中,还需要邀请见证人在场。见证人可以是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他们的作用是见证勘验的过程,保证勘验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勘验结束后,要制作勘验笔录。勘验笔录要详细记录勘验的时间、地点、方法、过程以及发现的物品、痕迹等情况。勘验笔录需要由勘验人员、当事人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这样,勘验笔录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可以作为案件的证据使用。 如果是在民事案件中,虽然法律规定相对没有刑事案件那么详细,但同样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法院在进行现场勘验时,也要通知当事人或者其成年家属到场,并且要有有关单位派人参加。 总之,现场勘验是一项严肃的法律活动,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以确保所收集的证据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案件的公正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